话说1941年那会儿,延安的日子挺紧张的,抗日战争打得正酣,陕甘宁边区资源有限,大家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。西北局那边突然下决定,要枪毙八路军359旅的两名后勤干部,这事儿闹得挺大。起因是他们在延长县跟县大队做生意时起了纠纷,最后闹到开枪,影响坏了。西北局觉得这不是小事,群众意见大,得从严处理。组织部长陈正人直接找上莫文骅,让他执行枪决。
莫文骅是八路军留守兵团政治部主任兼军法处长,广西人,老革命了,工作上特别轴,只认死理。接到这命令,他觉得不对劲,因为作为军法处长,他啥都没调查,就要直接毙人,这不符合程序啊。部队当时缺干部,草率处置容易出问题。他坚持要先搞清楚事实,向领导报告。陈正人催得紧,说这是西北局决定,先办了再说。莫文骅不干,顶了回去,说不讲王法了,没有他签字,谁也别想动。主任不当也没关系,得把事儿查明白。这话一出,两人杠上了,事儿上报到毛泽东和朱德那儿。毛泽东指示,调查清楚,以事实为准。
展开剩余72%其实这事件暴露了当时边区管理的一些矛盾。359旅是王震带的部队,主力在南泥湾开垦,生产自给,后勤干部负责采购粮食啥的。延长县县大队是地方武装,双方在交易中为价钱斤两争起来,互不相让,闹到县政府院里。情绪激动下,有人开了枪,两发子弹都打在墙上,没伤人,但影响恶劣。县里上报西北局,西北局快速调查,认定是359旅干部先动手,得枪决以儆效尤。莫文骅接到旅里报告,情况类似,但他抓住关键,谁先开枪这事儿得弄清,关乎责任大小。他请示留守兵团党委后,开始查。西北局强势,坚持马上执行。莫文骅不让步,双方僵持。最终中央介入,强调证据第一。莫文骅和陈正人联手调查,焦点在开枪顺序上。西北局起初相信是359旅开的,不可能是县大队。
调查过程挺有意思,莫文骅从现场弹孔入手。墙上有两个洞,他比对枪型。县大队用步枪,359旅干部带驳壳枪。他安排测试,同距离射击墙壁,发现步枪弹孔大而粗糙,驳壳枪的洞小光滑。原弹孔跟步枪匹配。这样一来,事实明了,是县大队先开枪。县大队承认了,359旅干部其实克制,没乱来。真相大白,陈正人道歉,莫文骅说大家检讨吧,别处决了,没伤亡。两人就这样保住命。这事儿体现莫文骅的作风,他不盲从,坚持事实求是。西北局的决定虽急,但也反映了当时对纪律的严格要求,避免小事酿大祸。
莫文骅这人,从小在广西南宁郊外长大,1910年生,家境先好后落,父亲开布店,后来卖光了。他七岁进私塾,十四岁考上南宁模范高小,爱体育和英语,跑步第一,篮球主力。1926年加入共青团,那年北伐,他投身革命,进黄埔军校南宁分校学军事。1927年广州起义,他参加,失败后转地下。1929年百色起义,1930年入党,加入红七军,当政委。长征时他带队翻雪山过草地,带书走路,哈里森·索尔兹伯里在书里写他到处是书,挑夫扛着。到达陕北后,1936年进西北抗日红军大学,当政治处主任。1937年学校改名抗大,他升政治部主任。抗大培训干部,他管纪律教育。1938年调留守兵团,管政治和军法。留守兵团守陕甘宁,萧劲光司令,王震359旅开垦南泥湾,自力更生。
在抗大时,莫文骅就轴。学员学习紧,有人谈恋爱影响,他建议毛泽东禁在校谈。毛泽东同意,下通知。不久,一干部跟女学员结婚,处分女学员,毛泽东要降职干部。莫文骅觉得干部不是学员,没违规,坚持不处。毛泽东找他谈,指出明知故犯,他才同意。这事儿看出他只认理,不认人。1941事件类似,他不怕丢官,顶西北局。事件后,他继续工作,1942年南下支队副政委。1945年抗战胜,进东北,当沈阳警备副政委,辽东军区副政委。东北野战军四纵政委,塔山阻击战指挥政治,挡住国民党。
1949年解放广西,他参与指挥。建国后,广西省副政委,东北军区政治部主任。1955年授中将,一级八一、独立自由、解放勋章。1950年代调福州军区副政委,装甲兵政委。1960年代解放军政治学院院长。1988年一级红星功勋章。2000年逝世,北京,90岁。著书《百色风暴》《回忆红七军》《英雄塔山》。
发布于:吉林省最好的配资公司,股票配资的流程,2024年配资一览表最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